畜牧业什么做账,畜牧业什么做账最好

畜牧业2025-04-10 19:29:06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畜牧业什么做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畜牧业什么做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作为中国最早的“汉奸”之一,中行说为何那样死心蹋地的出卖国家呢?

中行说(zhōng háng yuè),人称汉奸之祖,汉文帝时期人物。

畜牧业什么做账,畜牧业什么做账最好

一个能成为汉奸,大抵不过是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有人是被逼无奈当了汉奸,当着当着当真了,这是客观变主观;有人是自己打定主意要当汉奸,然后就真的当了汉奸,这是主观化为客观。中行说无疑是后者。

但中行说主观想当汉奸自然也有导火索,导火索跟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因为他因为自身遭遇,觉得这个国家、政府压榨我,我不满,我要叛国。这种想法,在历次的农民起义军也有,但人家是实在活不下去了,中行说的情况大不相同。

中行说曾是宫廷宦官,野史传闻他得罪了窦皇后,所以被汉文帝选为陪送公主到匈奴和亲的使者。中行说有没有得罪窦皇后不知道,反正汉文帝派他去是没错的。

当时匈奴冒顿单于去世,其子稽粥嗣位,号老上单于。此时汉朝仍在积蓄国力,国内的诸侯国又不老实,所以汉文帝选择再派宗室女去和亲稳固和匈奴的关系。

当时汉朝对匈奴的了解很少,只知道那里是化外蛮夷之地,自然条件艰苦,再加上匈奴的风俗习惯(继婚制等),远嫁的“公主”(一般不是皇帝的女儿)往往很受罪,陪同人员也好不了多少,所以没谁愿意去。

中行说也不想去,但皇帝派了使者点名要他去,躲也躲不过,最后只能上路。临走前,中行说已经笃定叛国了,他扬言道:“必我也,为汉患者。”(我如果到了匈奴就肯定会威胁汉朝)

就这样,中行说带着他的誓言走了,他的话很不被人重视,但其实他比很多人都更有机会去实现,因为他是宦官,没有后人,没有顾虑,完完全全一条滚刀肉。

中行说说到做到,一到匈奴就投靠了老上单于,成为单于的重要谋臣。中行说先后侍奉老上单于、君臣单于和伊稚斜单于,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而他对匈奴的贡献,还真当得起这名号,只可惜,这些贡献是在汉朝的血泪上堆积而成的。

中行说教匈奴人收税计税方法,加强其战争持续能力,并竭力劝说匈奴不要太看中汉朝衣服食物的精美,要增加匈奴对自己食物、器械的储备,积极为入侵汉朝做准备。

汉文帝时期,汉匈战争汉朝处于劣势,只能送公主送东西求和平,中行说一再催促汉使按时送达,不然就威胁南下劫掠,给匈奴画好了战略大路。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讨伐匈奴,匈奴不敌,人马死伤惨重。

不得不说中行说很细心,也很阴险。他发现一些将病死的牲畜浸在池塘后,食用过其中水源的士兵,轻则腹泻大病、重则死亡。于是他建议匈奴巫师先诅咒病死的牲畜,然后把它们埋到汉军进军路线的水源上游,汉军食用后,许多人出现中毒症状,据说霍去病死因,也可能是食用了这种水,生了重病英年早逝。

中行说在匈奴数十年,为匈奴立下汗马功劳,也使得汉朝人对之痛恨不已。据野史记载,当时汉朝使臣和中行说还有一段对话。

汉使:你何苦为异族做事,出卖本族虚实,看你的计策,比匈奴人都狠,如果你痛恨文帝,如今文帝已崩。何况你中行一族都在汉族生存,匈奴一来,覆巢之下,你中行一族也难逃一死。  

中行说:我早就不痛恨文帝了,我也是汉族人,我已经不容于同族,死后魂魄不能归乡,必成孤魂野鬼,我只是妒忌那些国内的人,我看不得他们过得比我好,我要他们一日三惊。

中行说究竟有没有这么说不清楚,毕竟是野史,有可能是作者自己设计的台词,不过中行说已经用行动说明了一切。

汉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曾经打得刘邦满地爪牙,横扫北亚,统一了整个大草原的匈奴史上最牛枭雄,冒顿单于病逝。敌国巨星陨落,此乃汉之大幸也,一时间,汉朝野兴奋,举国欢腾,汉文帝刘恒苦大仇深的脸上,竟也露出了一丝快意。

冒顿死后,其子稽粥继任匈奴单于,号为“老上单于”。

刘恒乃决定继续施行和亲政策,遣使送宗女远嫁匈奴,谋求帝国和平发展环境。

和亲乃关乎帝国安全之大计,刘恒不敢怠慢,他精心挑选了个最漂亮的翁主(汉时诸侯王之女称翁主,与皇帝之女称公主区别。因皇帝之女须由三公主婚,故称公主;而诸侯王之女其父可以主婚,故称翁主),又选了个最机灵的太监做翁主的仆从,然后开开心心的送他们去媾和匈奴

但是刘恒错了,他错就错在挑的太监太机灵,以至机灵的投降卖国当汉奸了。

这个太监,就是中行说。

中行说早先接到这个伟大任务的时候,牢骚满腹,非常不乐意,因为他不想去寒冷荒凉的匈奴吃苦;但刘恒考虑到中行说原系燕人,临近朔方,多少了解一点匈奴习俗,对远嫁的翁主可以多点照应,故不予理会他的不满,仍然坚持派他去。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被放逐天涯而有苦难申、且从此一生都不能再归故土,于是中行说出离了愤怒:既然祖国不要我,那我也不要祖国了!因此他在临行前立下了一个可怕的誓言,发誓自己必将成为汉廷最大的祸患。

没有人把他的话当回事儿。因为没有人相信一个小人物也可以掀起大风浪。当时谁也不会想到,就这个小人物的这句誓言,竟成为了汉民族最大的诅咒,如蛆跗骨,遗祸数世。

中行说跟随和亲车队抵达匈奴后,立即向匈奴投降,把他知道的汉朝机密一股脑和盘托出,成为一名大汉奸。老上单于对这个机灵无比、又能说会道的汉奸非常喜爱,把他放在身边担任参谋,凡有中国之事,必要向他请教。

经过二十几年的和亲与文化输出政策,匈奴人早被中国的伟大文明同化的找不着北了,他们皆以吃中国美食为乐,穿中国丝绸为荣。特别是在名士贾谊的提议下,汉文帝采取了“五饵”之术来引诱、软化匈奴人,即用盛装华车引诱其眼,用珍馐美味引诱其口,用音乐美人引诱其耳,用奴婢豪宅引诱其腹,用礼遇降者来引诱其心。总之就是要用糖衣炮弹把匈奴给和平演变了!

中行说一看这怎么行,赶紧跳出来说:“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一郡,然所以强者,以我大匈奴之衣食、用度、风俗之特异也。今单于变俗,好汉物,则国人皆仰慕于汉,长此以往,汉只需以二成汉物收买,则匈奴人尽归于汉,成其属国矣。此皆汉人用心险恶,欲同化我族,单于不可不防。依小人之计,不如这样,今若得汉丝绸,则以之驰草棘中,衣裤必裂敝,可示不如毡裘之完善也;得汉食物,则皆弃之,以示不如奶酪之便美也。”

老上单于恍然大悟,原来汉朝人这么阴险,竟用汉之美物来腐化我匈奴人之心志,这可太糟糕了。于是他接受中行说的建议,在匈奴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去中国化运动”,从此只抢汉朝的子民与粮食,不再使用汉朝器物。

在人类没有步入全球化发展的时代里,一个民族、特别是一个文化弱后的民族,其独立性往往是决定其兴亡的重要因素。而民族的独立性必须要建立在顺应其地区自然特征的基础之上。看来,中行说虽然只是个死太监,但颇有见识,可称得上精通民族文化心理的大学者了。

中行说还唆使匈奴产于在和汉朝书信来往时,多用挑衅之语,称谓上自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而称汉文帝仅仅是“汉皇帝”,以培养匈奴人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自尊情绪。

后来,中行说还帮着单于记事、记账,教匈奴人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行人口普查,资产清查以及畜牧业发展状况。如此他一面反对汉化同时又在匈奴散播文明的种子,尽心尽力辅佐敌酋,并极力煽动民族仇视情绪,其种种汉奸所为,全是为了兑现自己的誓言,让自己的祖国万劫不复,让过去那些轻视自己的人付出代价!!

图:电视剧《大风歌》里的中行说

刘恒欲哭无泪,汉苦心经营数十年之和亲政策,竟一朝毁于中行说一人之手。为弥补自己的过失,刘恒又接连派出汉使,向匈奴宣扬中国之礼义,欲恢复和亲,保住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机会。

可惜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不等老上单于发表意见,中行说第一个就跳出来阻挠道:“匈奴虽无礼义,然约束简单而易行,君臣一体而可持久,不比中国繁文缛节,毫无益处。尔等中土庸人,不必多言,唧唧歪歪,面目可憎。但教把汉朝送来钱粮,留心检点,果能尽善尽美,便算尽职,否则秋高马肥,便要派遣铁骑,南来践踏,踏你个尸横遍野片土不留!”

汉使哭丧着脸说:“中行大人何出此言,你不也是汉人么?”

中行说大怒:“谁说我是汉人了。你才是汉人,你全家都是汉人!我中行说,是一个伟大的匈奴人!”

至此,汉朝以和亲及礼义羁縻匈奴之政策,全面破灭,在中行说的挑动下,匈奴几乎每年都要派兵南下袭扰汉之边郡。因中行说熟知汉境关隘险阻,懂得要害所在,又稍通谋略,教匈奴大军拆作多部,分头出击,而导致汉汉军在北方漫长的边境线上捉襟见肘,防不胜防,云中、辽东、代郡等边地每年都有万余人被掳为奴隶或杀害。特别是汉文帝前元14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十四万铁骑南下,直至临近长安的甘泉宫一带,汉军大发车骑苦战月余,也未取得有价值的的军事成果,最后仍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匈奴人带着抢掠所得扬长而去。不过,好在匈奴人对汉朝并无领土野心,他们每次南下只为劫掠牲畜和人口,这种心理大约就像牧羊人一样,把羊养肥了再杀,汉朝这边一旦在边境地区积攒够一定数量的子民财帛,也就到了他们南下“杀羊”的时候。而汉朝所奉行的和亲政策,就是延缓他们南下“杀羊”的频率,以换取宝贵的时间恢复国力。

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中行说仍然没有停止他的汉奸活动,竭尽所能不断破坏汉匈两国的关系,每年乐此不疲的与汉使斗法。其实老上单于在晚年已经略显疲态,答应了汉朝的和亲,可惜他没多久就死了,他的继任者军臣单于年轻气盛狼性正勃,再加上中行说在旁推波助澜,他竟在娶了和亲公主捞了大笔嫁妆不到两年后,就出尔反尔又大举率军南侵。结果,好不容易安生了几年的汉匈边境,狼烟再起,生灵涂炭,无数百姓在烽火与兵燹下哀嚎、惨死,马踏成泥。

中行说以事实证明:卑贱之人也不是好惹的,皇权可以国家与民族之大义践踏人权,但并非每个人都愿意无私奉献与忍受的,逼到极处,总有极端之人将一切忠诚与廉耻抛弃,背叛国家,背叛民族,在所不惜。

人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可恨之人也未必没有可怜之处。中行说就是一个可怜的太监,生理不全,地位低下,本来也就希望苟存于世,蚂蚁般度过一生则足矣,结果却被抛到蛮荒之地,注定服侍和亲的宗女而老死异乡。他穷极生恨,从此被仇恨迷失了双眼,疯狂报复,最终殃及无数汉朝百姓——如此一生,岂非可怜复可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畜牧业什么做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畜牧业什么做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