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缺光,水稻缺水

水稻2025-04-26 06:11:07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稻缺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水稻缺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水稻缺硅如何诊断?

水稻缺硅外表上无特殊的形态症状,主要表现为叶质变薄变柔软,披散下垂呈柳状,雨露时尤为显著;茎秆较弱,易遭病虫危害,结实率下降,秕谷增加,稻谷色泽灰暗,不饱满,产量较低。

水稻缺光,水稻缺水

水田一般缺什么元素?

水田主要缺氮磷钾锌,氮磷钾锌是水稻所吸收的主要养分,缺少这几肥水稻生长缓慢、植株矫小、粒轻。就可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氮、磷、钾三大元素必须通过施肥加以补充,硅及微量元素锌却因土壤不同,栽培水平不同,需要因地制宜,正确施用,才能收到增产效果。

水稻中期缺肥怎办?

1.缺氮症状及矫正技术 水稻缺氮时植株矮小,分蘖少,叶片小而直立,叶色黄绿,茎杆短细,穗小粒少,不实率高,产量低。缺氮可追施尿素,返青期追施尿素10公斤;拔节孕穗期追肥后,注意适时适 量地追肥。

2.缺磷症状及矫正技术:水稻缺磷时常在生育前期形成“僵苗”,表现为生长缓慢,不分蘖或延迟分蘖,秧苗细弱不发棵。叶色暗绿或灰绿带紫色,叶形狭长、细弱,叶片小,叶身稍呈环状卷曲。老根 变黄,新根少而纤细,严重时变黑腐烂。成熟期不一致,穗小粒少,青米、秕粒多,千粒重低。易感染稻瘟病。发现缺磷症状后可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兑水30公斤叶面喷施。或喷施1%的过磷酸钙溶液3.缺钾症状及矫正技术:水稻缺钾时麻斑、枯黄、早衰,植株矮小,易倒伏,稻穗率低,籽粒不饱满。缺钾时可亩施 10公斤硫酸钾做底肥或苗期结合追肥施入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亩用量200克兑水 30公斤

水稻大面积不灌浆形成空壳什么原因?

水稻大面积不灌浆形成空壳通常不仅与品种有关,而且还多于栽培管理不当有关。不过就今年我地水稻大面积不灌浆形成的空壳主要还是气候因素影响一起。

今年受干旱影响,不仅我地水稻影响严重,而且玉米等其他作物也因为受旱,对产量影响较大。尤其7-8月份的持续高温干旱,不仅造成玉米抽雄过早花期不遇,空杆空穗率增加,果穗短小,产量严重减产,而且还有部分田块运为严重缺水而发生死苗绝收情况。因此对于需水量较多的水稻而言,尤其在七到八月份干旱期间,对处于幼穗分化期的水稻来说,不仅因为缺水,田间水分不足,土壤干旱开裂,对于处于幼穗分化期间的水稻更是严重致命的打击,当进入幼穗分化后期颖壳形成,而受干旱影响颖花及花粉粒等生殖器官不能形成时,就会在水稻抽穗以后因为不能正常受精灌浆,进而形成空壳瘪粒。因此对于水稻幼穗分化及受精开花等敏感生育期一定不能缺水缺肥,否则都会影响水稻受精结实造成发育生长不良。

当然今年由于持续高温干旱影响,不同品种间的空壳程度也明显不同。尤其对于当地没有通过审定的品种,通常也有大面积发生空壳现象,而对于大多数审定的优良品种,都因为抗逆性适应性强,空壳率低,产量相对较高,当然也要水肥管理不同,长势不一样也有一定影响。

总之,就今年气候形式而言,水稻大面积不灌浆形成空壳,主要是异常干旱气候影响,同时品种抗旱抗逆性差,加之管理不当等综合影响引起。

气温下降水稻秧苗用盖二层膜吗?

4月21-4月24日期间,东北的吉林和黑龙江地区大幅降温、降水、并伴随大风天气。虽然说对部分地区的雾霾天气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是从夏装一下过度到冬装还是有些不习惯,特别是在齐齐哈尔、黑河等地已经出现了中雪级别以上的降水,对黑龙江和吉林的水稻大棚育秧也有较为严重的影响。有可能会因为极端的天气造成大棚的倒塌、秧苗的冻害以及病害等不利情况分发生。所以,针对不利天气条件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也是第一要务。

1、针对夜间温度过低采取的措施。在即将进入5月的阶段,由于倒春寒的影响,4月21-4月24日期间的温度大幅跳水,夜间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5°C,这对于已经萌发、已经齐苗、甚至已经达到离乳期的部分育秧大棚来说,芽种和秧苗因为低温的影响而遭遇冻害有可能造成水稻叶片或者叶尖发白、发黄的应激反应情况,而影响秧苗的正常生长。对于这类育秧大棚,可以采取在夜间覆盖底膜或者在棚内再搭建小型拱棚的方式来抵御低温,但是需要在白天将底膜或者小型拱棚膜揭开让秧苗透透气。

1.1覆盖底膜或者搭建小型拱棚。一般来说,如果夜间的外界温度降低到零下5度,棚内的温度也会达到零下的状态。只不过由于有大棚膜的保护,温度降低的幅度会慢一些。通过覆盖底膜或者搭建小型拱棚的方式,能够轻微的提高秧苗上方的温度。相对来说,搭建小型拱棚的方式提高苗床温度的效果更好,可以在夜间增加2°C左右的秧苗上方的温度,对于缓解倒春寒天气造成的夜间棚内温度过低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初次之外,也可以采取覆盖无纺布的方式来保护秧苗上方的苗床温度,只不过效果相对要差一点。

1.2棚内放置炭火盆。如果您觉着覆盖无纺布、底膜或者搭建小型拱棚的方式过于繁琐、复杂,也可以采取夜间在棚内放置几个炭火盆来增加棚内的温度。一般来说在棚头和棚尾各放置一个,中间可以依据实际条件间隔一定距离放置2-3个炭火盆,对于提高或者保护棚内的温度不过度下降,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使用炭火盆需要注意安全,毕竟炭火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在进棚之前需要敞开大棚换气,否则容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安全事故。

2、低温增加病害发生的风险。由于21-24日的温度较低、还伴随大风天气,很多农民朋友为了保证棚内的温度让秧苗生长,都会采取关闭大棚的方式来保证大棚的温度。但是,这也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棚内的湿度过大, 容易引发立枯病和青枯病的发生,影响秧苗的安全生长。所以,如果未出现大风的天气,还是建议您在日间打开大棚的一侧通风口,排放棚内多余的湿气。至于说通风的时间,可以适当的降低通风时间。而且,适当的通风除了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立枯病,也对青枯病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短期的晴朗天气条件下,缓解棚内温度升高的急剧趋势,也有一定的效果,这也是防治青枯病的最好方式。而且,还建议您在这个阶段采取旱育的方式,不要浇水,避免苗床湿度过大的情况发生。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稻缺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稻缺光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