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稻育秧新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水稻育秧新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选择品种。
应选择苗期长势壮,分蘖较强,生育期较短,产量高,米质糯性好,颜色白,有浓香味等各性状表现良好的适应当地生长的水稻新品种。
在海阳地区适宜种植的品种主要是糯米一支香。
2.秧地选择。
应选地势平坦,地质肥沃,管理方便、排灌便利的地块,育秧田与夏稻面积按1∶25比例进行育秧种植。
3.整畦施肥。
早春每667平方米(1亩)施*杂肥3000~5000千克,耕地深度15~20厘米,不用耙地。4月下旬耙地整平以备起畦。畦高10~15厘米,宽100厘米或130厘米,长度不限。起畦后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钾复合肥50~80千克,均匀撒施在畦面上,然后耙平畦面,以备育秧。
4.种子处理。
在育秧前将种子晒1~2天后,用50%多菌灵600倍液浸种8~10小时后,捞出稻种,用清水冲洗一遍,再用清水浸种48小时,晾晒2~3小时即可。
1.适温催芽:把浸足水的谷种用袋子套好,要保证谷种萌发所需的空气,晚间室内保温,催芽适温为30℃,过低出芽慢,过高会烧芽,待种子露白(谷种发芽)即可播种。
2.常规湿润育秧:出叶前,畦面不上水,以湿润为度;出叶后,浅水勤灌,做到以水调温、调肥、促萌。
3.用大棚或小拱棚育秧,从播种到1叶1心期以盖膜保温为主,膜内温度为26-31℃,晴天中午时应揭开两头薄膜通气,避免温度过高烧苗,早晚再密封保温。1叶1心后逐渐炼苗。3叶1心后,当气温稳定在13℃以上时,可选择晴天上午揭开薄膜,揭膜前一定要灌水护苗,谨防温度变化大影响秧苗。
1、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水源的旱地或菜园地;
2、秧盘育秧的营养土要专门配制,100kg土+有机肥20kg+硫酸铵300g+过磷酸钙300g+硫酸钾200g 加前粉碎,加后拌匀;100kg营养土用10g敌克松对8kg水均匀喷洒,堆闷2天;
3、播种时,先浇足苗床水,后装土摆盘,再浇水,然后播种覆土,最后化学除草和盖膜。 软盘育秧
1、秧床整理
在育秧前,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杂草少、水源、水质好的地块,每亩施腐熟细碎农家肥1000千克、普钙40千克、硫酸钾15千克,均匀撒于墒面。
把土壤敲细碎、平整、按1.2米宽分墒,墒长一般10米左右,不得超过15米。
3、适时播种
一般于3月中旬播种,播种前,选用苗床培肥土或床土同一土壤类型的肥沃疏松土,用筛子过筛后做播种盖种用。
要先把苗床整好压平,再喷酒清水,以灌透为好,将经过种子处理的稻种均匀撒播在秧床上,用木板轻压入土后,把预先准备好的盖种土均匀撒盖在秧床上,盖种厚度以不见谷种为度。
盖种后喷除草剂,用12%丁草胺乳油每亩110ml兑水均匀喷雾,然后拱架盖薄膜。
水稻各地种植环境不同,所以采取的育秧措施也不一样,水稻育秧根据灌溉水的管理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水育秧、湿润育苗和旱育秧等形式。根据育苗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又可以分成裸地育苗和塑料膜育苗。根据育秧的过程又可以分为直接育苗和两段式育苗。
在我们东北寒地水稻种植的地区,温度是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障碍,所以为了解决低温、阴雨,早霜等气候天气对水稻的影响,一般针对晚熟的优质品种都采取两段式育苗。
什么是两段式育苗:
两段式育苗与常规育苗不同的是整个育苗过程分为两段,第一个育苗阶段农民在温室、或是屋内等温度较高的地方进行育苗,一般比常规育苗提前20-30天播种,这样早育苗既可以避免出现气温低水稻不出苗的现象,又能增加有水稻生长所需的有效积温,最少可以提升200度以上。当水稻秧苗长至2.5叶时,将秧苗移栽到正常的大地育秧棚内,这样的二段育苗在3月15日左右就可以播种,4月15日完成第一次移栽,5月初左右秧苗可以有3-4个分蘖时就可以插秧。
两段式育苗所选用的品种
两段式育苗主要适用于晚熟的优质品种,通过提早育苗,争取更多的有效积温,尽可能培育大龄多蘖壮秧,确保水稻能够完全成熟。当地主要的优质品种是五优稻一号和稻花香二号,同时在附近地区也有松粳6号、普优6号等优质晚熟水稻品种。
两段式育苗的效益:
在我们当地农民销售的同样稻花香品种,两段式育苗的稻花香农民销售价格为4.8元/斤,而普通育苗的稻花香销售价格是4.2元/斤,同样的品种育苗方式不同,每斤大米售价相差近0.6元/斤。两段式育苗的大米口感要远远高于普通育苗的大米,所以销售起来也比较畅销。虽然两段式育苗会增加人工和物资的投入,但是两段式育苗的的产量比普通育苗每公顷约增产2000公斤,扣除取暖材料、人工移植等费用,每公顷可增收3000元-4000元。
你们那里水稻采用什么方式出苗育秧?欢迎大家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稻育秧新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稻育秧新技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