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螟,水稻大螟危害特点

水稻2024-11-25 19:17:06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稻大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水稻大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化螟和大螟幼虫区别?

大螟、二化螟等螟虫造成的白穗也有所差异,一般大螟喜欢在田边危害,当看到田边上一两棵水稻被害,而中间没有白穗,便可能是它危害,而且大螟危害的茎内外虫粪很多,新鲜虫粪呈稀粒为糠状;二化螟危害造成的白穗,茎内外虫粪呈木屑状,新鲜虫粪粒子较小。具体判断是哪种螟虫,可通过幼虫背线条数和头部大小、颜色等来区分,二化螟的体背有5条纵线、个体小,常聚集危害,而大螟体背带有紫红色,常单头幼虫危害。

水稻大螟,水稻大螟危害特点

1、体型:二化螟的体型比三化螟要大,二化螟前翅近长方形,后翅成白色。

2、幼虫体表特征:二化螟幼虫的背面含有5条暗褐色的纵线,三化螟幼虫前期头为黑色,胸腹呈淡黑色。

3、产卵:二化螟卵呈鱼鳞状不规则排列,主要在稻谷秧苗期产在叶尖处产卵,三化螟的卵有三层卵块,形状呈半粒黄豆,卵多产于叶片上。

4、虫害:二化螟在危害水稻方面较三化螟强。

什么时候杀螟虫最佳?

杀螟虫的最佳时间通常需要根据螟虫的种类、生长周期以及作物的生长阶段来确定。以水稻螟虫为例,防治的最佳时机通常是在幼虫孵化盛期或分散前,因为此时幼虫较为脆弱,对药剂的抵抗力较弱。另外,水稻的孕穗期和齐穗期也是防治螟虫的重要时期。具体防治时间可能会因地区、气候和田间湿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最好结合当地的测报和田间调查来确定最佳的防治时间。
总之,杀螟虫的最佳时间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螟虫的生长周期、作物的生长阶段以及当地的气候和田间条件等。只有选择了合适的防治时机,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螟虫的危害。

在6月末至7月中旬最佳。

螟虫,是稻的害虫,螟虫是鳞翅目有喙亚目 螟蛾科昆虫的统称。中国的常见种类有:螟蛾科的三化螟、褐边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和夜蛾科的大螟。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是水稻的历史性大害虫。

水稻钻心虫什么时候才会消失?

6月中下旬玉米钻心虫越冬幼虫进入产卵阶段、一代幼虫陆续孵化危害,北方春玉米也将陆续进入拔节期,是玉米钻心虫防治关键时期。因此,6月中下旬、7月中上旬,是玉米钻心虫防治关键时期。

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大螟这三种螟虫,均有钻心虫的俗称,防治水稻螟虫,应在幼虫钻蛀进入稻株前用药,一般在卵孵盛期施药,幼虫钻蛀进入稻株后施药往往效果差。

产卵于叶鞘内侧的水稻害虫?

水稻害虫产卵于叶鞘内侧的主要是稻飞虱和稻草螟,这些害虫会在水稻叶鞘中纵向开1-3个小孔,然后在孔内产卵。

种下的卵在发育后会在叶鞘内形成虫口,为期15-20天的幼虫期,昼伏夜出地啃噬叶片或品尝花丝、花粉、小穗等处,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损害。为避免害虫危害,应及时进行农药防治并加强对水稻的监管与管理,预防和控制水稻害虫的入侵。

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其中普遍发生较严重的主要是二化螟和三化螟,还有稻苞虫、大螟等。

二化螟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三化螟为单食性害虫,只为害水稻。

3%阿维菌素在水稻上亩用量是多少?

(1)防治水稻三化螟,每亩用3%水乳剂,约用量22-36毫升,喷雾

(2)防治水稻二化螟,每亩用3%水乳剂,约用量22-36毫升,喷雾

(3)防治水稻大螟,每亩用3%水乳剂,约用量22-36毫升,喷雾

(4)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每亩用3%水乳剂,约用量22-36毫升,喷雾

(5)防治水稻褐边螟,每亩用3%水乳剂,约用量22-36毫升,喷雾

(6)防治水稻稻眼蝶,每亩用3%水乳剂,约用量25-40毫升,喷雾

(7)防治水稻直纹稻弄蝶,每亩用3%水乳剂,约用量25-40毫升,喷雾

(8)防治水稻潜叶蝇,每亩用3%水乳剂,约用量25-40毫升,喷雾

(9)防治水稻秆潜蝇,每亩用3%水乳剂,约用量25-40毫升,喷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稻大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稻大螟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