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原始畜牧业表现,河姆渡人原始畜牧业

畜牧业2025-05-17 10:14:02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河姆渡原始畜牧业表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河姆渡原始畜牧业表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河姆渡人生活的地区有大象吗?

河姆渡人生活的地区有大象

河姆渡原始畜牧业表现,河姆渡人原始畜牧业

河姆渡人的畜牧业也十分发达,已经开始饲养猪、狗和水牛。这一地区野生动物多,有梅花鹿、赤鹿等鹿类,也有龟、鳖等爬行动物,甚至还发现海中动物鲸、鲨鱼的骨化石,这里曾是大海。

这一地区还出现了早已绝迹的大象、犀牛、四不像等动物遗骸。

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他们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用船、筏载人和物、浮水采集,使用刀、匕、锤、铲、矛、碗、筒、小棍、器柄、纺轮、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养猪,狗和水牛等牲畜,还会挖掘水井。在河姆渡并出土了中国境内所发现最早的漆器,其陶器制作有一定的水准,估计最高烧成温度达1000摄氏度。

没有大象。河姆渡文化是1973年发现于浙江省余姚市罗江公社河姆渡村,距今约七千年上下,是目前长江下游东南沿海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文化遗存。从其遗址出土生产工具和谷物看,原始农业的生产过程,大体是用石斧砍倒树木,放火烧荒,然后用石铲或木耒松土,通用称为锄耕农业。

河姆渡文化的历史时期?

河姆渡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村东北,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河姆渡遗址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自下而上叠压着4个文化层,根据北京大学碳14实验室测定,第四文化层距今约7000-6500年,第三文化层距今约6500-6000年,第二文化层距今约6000-5500年,第一文化层距今约5500-5000年。什么历史时期河姆渡属于新石器时代,属于原始农耕时期,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资料。

畅谈河姆渡人的衣食住行?

距今7000年前的宁波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森林水草茂盛,低洼地区沼泽遍地,河姆渡人正是在这种环境中生产、生活。民以食为天,他们平时吃的食物基本靠采集和渔猎。采集的活主要由妇女儿童来做,吃的植物主要有橡子、菱角、芡实、薏仁、酸枣、猕猴桃、柿子、甜瓜、葫芦等,其中以橡子、菱角最多,出土的时候都是成坑成堆地储存着。捕鱼和狩猎是男人们的工作,鲫鱼、金枪鱼、龟鳖、野鸡、野猪等,往往是他们渔猎的对象。为了生计,他们用磨制的各种骨质、木质、石质的抓鱼、狩猎工具一次次投向猎物,勇敢地与各种猛兽搏斗。

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河姆渡人发现,鸟类有天然的寻找食物的本领,如果跟随它们的足迹,就能找到各种食物,其中有一种野生的稻谷,吃下去之后,不仅能够填饱肚子,而且还很有嚼劲,味道十分可口。于是,他们把这些野生的稻谷收集起来作为粮食储备。但是,族群那么庞大,光靠采集野生稻是远远不能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所以又观察野生稻生长的规律,一次又一次尝试培育,终于种植出了人工栽培稻,河姆渡人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一只脚已经跨进了农业社会的大门。

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农业。农业是衣、食、住、行、用的主要来源,它解决了人类吃饭、穿衣、居所、出行等生活的基本问题。

广义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民以食为天,人的生存离不开一日三餐,我们吃的饭菜来源于农业,农业是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的生产部门。像饲养家禽——鸡、鸭、鹅等,饲养家畜——猪、马、牛、羊等;种植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另外,渔业(水产品)、林业、畜牧业等都属于农业的范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姆渡原始畜牧业表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姆渡原始畜牧业表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