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藏 畜牧业应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西藏 畜牧业应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畜牧业类,大类为农林牧渔大类。
畜牧业是农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和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同时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与经济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如果把畜牧业产值规模作为界定畜牧大省指标的话,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2018年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的畜牧业总产值数据,2018年我国畜牧业总产值为28697.4亿元,相比2017年的29361.18亿元减少663.78亿元。
具体来看,四川、河北、辽宁、青海、内蒙古、海南、新疆、山西、吉林、甘肃、宁夏和西藏的畜牧业总产值实现了增长,其他19个省(区、直辖市)的畜牧总产值下跌。其中,青海增幅最大(18.03%),宁夏增幅第二(13.12%),内蒙古增幅第三(7.81%)。北京降幅最大(29%),上海降幅第二(21.65%),河南降幅第三(12.72%)。
按地域来看,2018年畜牧业总产值TOP5的畜牧大省依次是山东(2432.67亿)、四川(2246.08亿)、河南(2067.71亿)、河北(1813.82亿)、黑龙江(1542.37亿)。对比2017年,我们发现TOP5还是老面孔,但排名有变化,河南从第二变成第三。
对于不熟悉畜牧业的人来说,问起畜牧业大省,很多人就会想起内蒙古、新疆、西藏这几个传统牧区,其实它们的畜牧业总产值较低,分别为1294.31亿(第10名)、796.42亿(第17名)、98.36亿(第28名),均为“畜牧业小省”。
但如果从畜牧业现代化这个维度看,广东、山东要领先于其他省市。尤其是广东,虽然畜牧业总产值才1184.72亿,在规模上仅排第12名,但畜牧业的规模化程度、现代化程度在国内是最高的。
应该是内蒙古自治区奶牛最多,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单就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大草原来看,纯天然无污染,从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到西南部的鄂尔多斯草原,从东部的科尔沁草原到西部的阿拉善荒漠草原。充足的日照,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为饲养奶牛提供了地理环境
传统的畜牧大省: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现代的畜牧产值大省: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江苏
山东河南各类养殖都不错
河北蛋鸡最多
四川湖北猪多
东北山东江苏肉鸡较多
黑龙江奶牛多
西藏养羊较少的原因有几个。
首先,西藏地处高原,气候寒冷,草原稀疏,不利于羊的生存和繁殖。
其次,西藏地势复杂,地形崎岖,不适合大规模的畜牧业发展。
再者,西藏的经济主要依靠旅游业和农牧业,而农牧业的发展受到资源有限和交通不便的限制。
此外,西藏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也对养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藏民将羊视为神圣的动物,不愿意大规模养殖。综上所述,西藏养羊较少是由于气候、地理、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季节性畜牧业是当年育肥,当年出售的畜牧业,一般指养羊业。
中文名:季节性畜牧业
含义:分利用夏秋草场牧草繁茂
冬春季节:控制和压缩牲畜数量
功能:缓解畜草矛盾
即在冬春季节牧草严重不足的地区,充分利用夏秋草场牧草繁茂、营养丰富的饲草优势和幼畜生长、增重迅速的生理优势,大搞牲畜育肥,在冬春季节,根据牧草产量及其变化情况,有计划地控制和压缩牲畜数量,除留足可供繁殖的母畜和种公畜外,将当年生产的羯羊、老弱病残羊,全部屠宰出售,转化为畜产品。这种经营方式不仅符合牧草生长的自然规律,减轻冬春草场压力,防止过牧,缓解畜草矛盾,也符合少投入、多产出的经济规律,加快畜群周转,提高商品率。苏联北部的森林苔原带及南部中亚、哈萨克等地以养羊为主的地区,夏季缺水,冬季缺草,即发展季节性畜牧业。中国的新疆、青海、西藏等牧区,冬春季节枯草期长,畜草矛盾突出,亦应大力提倡和发展此类畜牧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藏 畜牧业应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藏 畜牧业应该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