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寒地水稻品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寒地水稻品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寒地大米就是东北大米,源自东北三江平原的生态基地,是货真价实的东北寒地大米。这是一款圆粒型大米,米粒均匀、清白透亮,用它煮出来的米饭,弹性十足,且滑润黏甜、柔韧软绵,吃在口里,有淡淡的清甜香味,让人胃口大开欲罢不能。其口感,跟市面上的很多劣质大米有着天壤之别。
寒地水稻是我国严寒地区培育的水稻品种,也即我国东北地区生产的粳稻。当前,寒地水稻种植面积日趋扩大。在寒地水稻生产中,培育壮秧是基础,田间管理是很关键。加强田间管理是促进水稻长势、预防病虫害、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的重要措施。
雪粳小町属于粳米 。
粳米以秦岭淮河为界,主要产于我国北方地区,大多为一年一熟,可分为早粳米由于含有的支链淀粉高,煮出来的饭更软糯米,是米中最适合用来熬粥的。
粳米是用粳型非糯性稻谷碾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或圆形,米粒丰满肥厚,横断面近于圆形,长与宽之比小于二,颜色蜡白,呈透明或半透明,质地硬而有韧性,煮后粘性油性均大,柔软可口。粳米其实是大米的一种,是我们常吃的主食之一。
寒稻13水稻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1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00℃左右。该品种主茎11片叶,株高93.1厘米左右,穗长15.6厘米左右,椭圆粒型,每穗粒数123粒左右,千粒重24.5克左右。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适合黑龙江寒地生长。
很荣幸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低于2300度的长粒香品种。那我就来说说。
一、2300度是说的积温。那什么是积温呢,某一段时间内逐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简称积温。一般以度·日(d·℃)为单位。
黑龙江省积温带分布列表
第一积温带(2700℃以上):温暖
第二积温带(2500-2700℃):温和
第三积温带(2300-2500℃):温凉
第四积温带(2100-2300℃):冷凉
第五积温带(1900-2100℃):寒冷
第六积温带(1900℃):高寒
而2300度就位于第三积温带内。
二、长粒香品种。长粒香米是黑龙江粳稻的一种,属于长粒型的香米。产地在东北地区。具有生长期长、污染少等优点。他的主要种植区是五常市,他就位于第三积温带内。是1991年田永太培育的品种。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吃的长粒香大米基本都是出产于五常市,还没有听说别的地区有出产的长粒香新品种。
2300度的积温是什么概念?在黑龙江属于第三积温带下限以及第四积温带上限的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以10-11片叶为主,属于寒地水稻种植区,在这个积温区间内能够安全成熟的长粒香水稻品种少之又少。
黑龙江地区比较特殊,纬度高、有效积温少、日平均气温低,却是中国的水稻种植大省。2300-2500度的有效积温是第三积温带,2100-2300度的有效积温是第四积温带。在第四积温带的下限地区,基本上就没有可以安全成熟的水稻品种了。这也是为什么黑龙江的寒地水稻种植区种植的水稻只能被评为国家三等粮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黑龙江水稻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黑龙江的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上限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主要以10-11片叶的早熟品种为主。目前, 可以在这两个区域种植的长粒香型或者长粒水稻品种是少之又少。
比如说龙洋11,需≥10℃活动积温2400℃左右,如果采取早播种、早移栽的方式在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上限地区可以成熟,但是抗倒伏以及抗病性较差;龙庆稻3号,需≥10℃活动积温2250℃左右,可以在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上限地区种植,但是丰产性较差;建航1715,新审定的11片叶品种,利用空育131和稻花香2号杂交选育的长粒型品种;绥粳27,长粒香型品种,需≥10℃活动积温2325℃左右,也可以在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上限地区。在我的了解下,能够在2300度有效积温的地区能够种植的长粒香型或者长粒型品种就上述的几个品种。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1.基础知识
1.1叶龄诊断栽培技术
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 “叶龄模式理论”、“肥效反应规律”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 简言之:叶龄诊断栽培技术就是通过观察水稻叶片来管理水稻生产的栽培技术。
1.2器官同伸理论
同伸理论就是不同器官同时生长的理论!
1.3肥效反映规律
在水稻N叶时施肥,N+2叶期肥效反映最大。
1.3.1叶与叶同伸规律
N叶露尖时:N叶叶鞘伸长,N+1叶叶片伸长,N+2叶组织分化,N+3叶组织分化开始,N+4叶原基分化。
1.3.2叶与蘖同伸规律
N 叶露尖时:N-3 叶发生分蘖。
1.3.3叶与根同伸规律
N 叶露尖时:N-1~N-2根原基发育,N-3节发根,N-4节根出1次分枝根,N-5节根出2次分枝根。
1.3.4叶与节同伸
N 叶露尖时:N-3 叶叶节形成。
1.3.5叶与节间伸长同伸规律
N叶露尖时:N-1或N-2节间伸长,N-2~N-3节间充实,N-3~N-4节间充实完成。
1.3.6其它
盛蘖叶位=总叶数÷2。
伸长节间数=总叶数÷3 。
有效分蘖临界叶位=总叶数-伸长节间数。
茎节伸长期=伸长节间数-2
2.前期准备
点叶龄:插秧后选有代表性的植株10穴,每穴1株在3叶上用油漆作好标记,同样对5、7、9、11进行标记。
3.具体措施
3.1 蘖肥
水稻4叶期返青后立即施分蘖肥,使肥效反应在盛蘖叶位(6叶),如分两次追施蘖肥,第二次蘖肥最晚在6叶期前施用,以免肥效反应在有效分蘖临界叶位之后。追施氮肥量为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40%。
3.2调节肥
生育转换期的调节肥(接力肥): 11叶品种施肥时期在7~8叶龄,12片叶品种施肥期在8~9叶龄,根据功能叶片颜色酌施调节肥,防止中期脱氮,一般施肥量不超过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0%。
3.3增减叶诊断
减叶诊断:诊断时期为11片叶品种于7~8叶龄(12片叶品种于8~9叶龄),连续数日在全田不同点取样10处,每处取主茎2~3个剥出生长点,若见生长点已变成幼穗,出现苞毛即可确定减叶。
增叶诊断:诊断时期为11片叶品种于8~9叶龄(12片叶品种于9~10叶龄),采用同样方法与减叶诊断相同,若生长点未变成幼穗,即可确定增叶。 50%以上减叶,穗肥可提早2~3天施用;50%以上增叶,穗肥可延迟2~3天施用。增减10~20%的,穗肥按常规施用。
3.4穗肥
11叶品种10叶前半叶为施穗肥的好时期(12叶品种在11叶前半叶),一般用尿素总量的20%及钾肥总量的30~40%。施用时观察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底叶有无枯萎,有无稻瘟病害,如未退淡、底叶有枯萎或有稻瘟病应晚施,晒田壮根或施药防病后再施穗肥。
3.5粒肥
叶色正常情况下,不需施肥。剑叶明显褪淡,脱肥严重处,抽穗期补施粒肥,一般用量不超过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0%。对植株小、穗数不足、落黄叶多的地块,在始穗期施用,反之根据剑叶退淡情况在抽穗后8天内施用,可用叶面肥代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寒地水稻品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寒地水稻品种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