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产量,杂交水稻产量前后对比

水稻2024-09-04 22:40:14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杂交水稻产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杂交水稻产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杂交水稻亩产多少?

在一般的种植情况下,杂交水稻的平均产量约为1000-1500公斤/亩,由于播种时间、方法和管理方式不同,所以产量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杂交水稻是选用2个在遗传上有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可以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然后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稻。

杂交水稻产量,杂交水稻产量前后对比

2021年杂交水稻产量达到了什么地步?

2021年杂交水稻产量达到了产量5亿公斤以上。全国杂交水稻种子制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每年的制种产量达2亿公斤以上,杂交水稻种子的市场规模约为171亿元左右,加上常规水稻种子规模,整体的水稻种子市场规模约为194亿元左右。谢谢大家。

杂交水稻品种产量排行?

排名前三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如下

1.徽两优丝苗: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6.1天。该品种适合闲田,也适合麦茬田,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性,产量很好,在高产田块可达900公斤以上。

2.深两优534: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生育期为135-136天左右。矮杆多穗型品种,分蘖能力强,株型紧凑,每亩有效穗数17.7万穗,每穗粒数191.7粒,结实率85.3-86.9%,抽穗快而齐,茎秆有韧性,水稻粒较长,米质很好。

3.连粳11号:为中熟品种,株型紧凑,穗型较大,群体整齐度较好,熟期转色好,抗倒性较强,能扛条纹病和黑条矮缩病,每亩平均产量可达700公斤左右,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

大农农垦杂交水稻亩产多少斤

大农农垦杂交水稻在常规种植下,平均产量约1000-1500公斤/亩,由于播种时间、方法及管理方式不同,产量会有一定的差异。杂交水稻是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

2018年杂交水稻亩产多少?

2018年,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统计数据,全国杂交水稻制种面积169万亩,创16年以来新高,同比增2万亩,其中早稻33万亩、中稻97万亩,分别比上年减少1万亩、1万亩,晚稻39万亩,比上年增加4万亩。



杂交水稻以前亩产多少?杂交水稻比以前水稻亩产多了多少?

不杂交水稻亩产三四百斤!杂交水稻十几年前七八百斤。通过近几年的杂交二代,三代每亩一千三四,好的产量在一千七八以上,这都是袁老的功绩。只要吃饭的人们都要感谢他老人家。

我们地处鲁中山区不种水稻,但是我亲家是南方人,他们那里种水稻。

听我亲家说,以前他们种水稻产量只有四五百斤,十多年年种植袁老研制的杂交一代水稻品种后,亩产八九百斤。

后来经过二代三代四代杂交之后,亩产达到一千二百多斤,好的产量能达到一千六七百斤,而且病虫害少。

这些都是袁老的功劳,功不可没!是袁老让全国人民远离饥饿,吃饱了饭,让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人民永远铭记他,怀念他!

七十年代初,我是一名知青,那时候水稻亩产量很低,一般都在400斤左右。

为了提高亩产量,当时提出一句很著名的口号:“过黄河,跨长江,超纲要”。

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的粮食产量每亩要求达到500斤;长江以南地区的粮食亩产要达到800斤。

当亩产达到了500斤就是过了黄河,达到800斤就是跨过了长江,达到800斤以后就叫超纲要。这是几十年前农业纲要制定的规划。

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经过不懈的努力,2000年取得了1400斤的亩产量,2004年为1600斤,2012年为1800斤,2014年为2000斤,现在每亩可达2400斤。

袁隆平追求高产的梦想一步步成为现实。“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

在我国政府的推动下,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推广,在东南亚、南亚、南美、非洲等多个国家的试种示范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为造福世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杂交水稻每亩的产量并不是固定的,它因稻田的肥沃程度、当地气候的不同和管理水平不同,产量就有所不同,一般情况,我们这里栽种的杂交水稻每亩产量在800公斤至1000公斤左右。

如果踢除自然因素的危害,杂交水稻产量还会更高些,每年水稻成熟前,金灿灿的谷穗十分喜人,人们对此只是高兴几天,因为水稻灌浆、趋近饱满时,成群结队的麻雀等小鸟就会飞来祸害,有些水稻的顶端经常被吃过干净,只剩下下面不能吃到的部分,上面说的产量就是在麻雀危害后给予衡量的。

在我的印象中,七八十年代的传统水稻,我家栽过的品种有“白谷子”、“红谷子”、“八百粒”、“金包银”、“粳稻”等品种,都是自留种子的,产量极低,一般在三四百公斤之间。

“白谷子”,颈干较高,但很柔软,遇大风一吹,往往就会从中折断,继而导致产量偏低,所以农民栽了两年之后就主动放弃不用了。

“红谷子”,也就是红色歌曲唱的“红米饭,南瓜汤”的红米,八零年从江西引进贵州,有些农户试着栽种了。水稻穗子和“白谷子”差不多,口味极好,但易生病,只要几窝着了,整块田都会传染上,所以我家也只栽种了一年,又改种其他品种了。

“八百粒”,当时国家特别推广的一种水稻品种,是说水稻穗子有八百粒之多,但有些农民就是不相信,待水稻成熟后,摘了几掉谷子坐着慢慢数,结果没有什么八百粒,顶多二百粒就了不起。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人们也只栽种了一两年,就改种“金包银”和“粳稻”了。

在杂交水稻没有推广之前,我地农民在八十年代是以“金包银”和“粳稻”为主的,这两种水稻品种比起白谷子、红谷子、八百粒这些品种来,产量又要高些,农民就以这两种稻谷为主,栽种了五六个年头。

那时栽种水稻,不管什么品种,都是自己留种。以河水泡出芽,然后撒进秧田中,待五六公分高时又移栽到白田里。传统水稻,病情多,产量低,抵抗自然能力差,所以农民收入就少。每年的谷子,选出好的去交公余粮后,家里就只剩下几百斤水稻,年年都要夹杂着大量的杂粮蔬菜,才能勉强充饥,所以我们这个地方,至九十年代之前依然是非常贫穷的,农民处在半饥半饿的状态,营养严重不足。

忽然,一个陌生的水稻品种名字传来,叫杂交水稻,政府大喇叭通知农民去买来栽种,农民有从众心理,第一年不敢尝试,只有几家胆大的试栽了,产量大增,每亩可以达到九百公斤!第二年,全村改种杂交水稻,至此,水稻进入到高产时代,农民们有了多余的粮食,肚子不再接收那些杂粮蔬菜,身体素质渐渐变得好了起来,心存感恩,感谢发明杂交水稻的科学家。

几年后,我们才得知发明杂交水稻的是袁隆平院士和他的团队。杂交水稻抗病能力强,产量高,使农民的粮仓丰满起来,粮食增产,人们从此脱离饥饿,心里怎能不感谢敬爱的袁老呢?

袁隆平虽然走了,但他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论文熠熠生辉,永远停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大放光芒。一个十四亿人口大国,粮食问题非同小可,袁老的杂交水稻却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世界上最难的题,怎能不让人敬佩?

袁老,请您一路走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杂交水稻产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杂交水稻产量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