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东北盐碱地种水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东北盐碱地种水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选好秧田、整好地、施足基肥根据种稻计划,确定育苗面积。选择背风、向阳、离水源近、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结构良好、杂草少、无病虫、离本田近的地块做秧田。如盐碱地应洗盐,耕层含盐量降到0.2%以下。
北方一季稻区多为旱整地,结合耕地施优质有机肥4000—5000千克/亩,然后整平耙细,要求畦面平,高低不过寸。
(二)做好种子处理选用优良品种。要求纯度高(99.5%),发芽率高(90%以上),发芽势强,整齐、饱满的种子。
(三)适时播种保证质量
播种期:要求适期早播。过早温度低,出苗慢,出苗率低,生长慢苗生长弱,容易烂秧;过晚成秧率虽高,但影响适时栽秧。应根据气温变化、育秧方式等确定播期。无论早晚播种都要求下种均匀
黄土高原种植水稻的,位置在黄土高原南泥湾。
南泥湾虽有种植水稻的传统,但由于生产方式落后、品种较为传统,原有的7000多亩水稻曾一度锐减到300多亩。今年,南泥湾成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海水稻插秧试种地区之一,一期种植的800亩海水稻即将迎来首个收割季。
海水稻种植是对盐碱地实施土壤改良、并在曾经的不毛之地上种植水稻的智慧农业。袁隆平团队于今年5月启动的“海水稻插秧暨中华拓荒人计划”,选中陕北南泥湾和新疆喀什岳普湖、黑龙江大庆、山东东营军马场、山东青岛城阳区、浙江温州等地为稻作改良示范基地。
能种水稻。
水稻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相对湿度50~90%为宜。
1000斤左右。
我国盐碱地约有9913万公顷,接近 15亿亩,其中有约3亿亩具有改造潜力。近些年我国一直对盐碱地进行改造,并进行适合盐碱地粮食种子培育。
改造前的盐碱地亩产很低,从200斤到400斤左右,改造后亩产可以达到1000斤左右,在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种植的“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创下盐碱地水稻亩产量新纪录。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现在已经超越了其它粮食品种,全国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的种植区域广泛,全国分为华中、华南、西南、华北、东北、西北等六个水稻生产区,东北地区不仅可以产大米并且大米质量还非常优质。
1、东北地区产大米有土壤原因
东北地区的黑土地是世界四大黑土地之一,黑土地资源肥沃,人们常常形容黑土地是“一两土地二两油”来形容黑土地的珍贵,所以优质的黑土资源成为了优质大米的必备生产基础。厚厚的黑土层有机质极为丰富,适合水稻的生长和大米质量的提升。
2、东北地区产大米有历史原因
水稻最早起源于南方,北方以前多为游牧民族,所以没有开始水稻的种植,随着南北方人员流动,在三国时期我国北方已经开始有了水稻的种植历史。唐朝时期东北的大米已经成为皇家的贡米。但是在清朝以前,水稻仍不是东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直到清朝末期朝鲜人和日本人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技术和良种的推广,耐寒性强、早熟、产量较高的新水稻品种的普及,使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成为全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基地。东北大米的品质也逐渐被全国人了解。
3、东北地区产大米有环境气候原因
东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里环境,在水稻种植模式上只能采取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但是在水稻生长种植的阶段,东北地区的气候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特点,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水稻的干物质积累,满足水稻开花授精灌浆的环境需要,这些都成为优质稻米生产的有利条件。
特殊的土壤及种植环境决定了东北地区不仅可以种植大米,并且种植出大米品质非常高。东北三省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种植粳稻最主要的区域,全国一半以上的粳稻产量和种植区域都集中在东北地区,所以对于东北水稻产量对国人的粮食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
为什么东北可以产大米?欢迎大家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东北盐碱地种水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东北盐碱地种水稻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