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稻套养泥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水稻套养泥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稻田混养泥鳅,有什么好办法回收?
稻田套养殖泥鳅是最近几年说的很多的一话题,特别是前几年泥鳅价格高的时候,很多朋友都在用这一模式来养殖泥鳅,那么问题来了,泥鳅是喜欢钻泥的鱼类,我们在稻田混养泥鳅时,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回收呢?
对于这一问题其实对于养泥鳅的朋友来说都不是事,前些年踏火也养过泥鳅,因此对于如何来捕泥鳅还是有一些经验,因此在这里来分享一下。
稻田养殖泥鳅在种水稻的时候就要先留好沟,鱼沟面积占到田总面积的3%左右,依据田的地形来开沟,一般有环稻田的环形沟,也有“十”字、“井”字沟。如是后两种形状的沟则最好是在两条沟相交的地方挖一个鱼窝,这样之后不仅利于泥鳅活动也利于捕捞。
等到需要起捕泥鳅的时候则可以将地笼放于沟中或鱼窝中就行,只要沟里的水可以漫过地笼,起泥鳅还是很有效的。如能在笼子里面放一些诱饵则效果会更好,例如平时喂的饲料、蚯蚓、田螺肉之类的都可以。但是在放笼子的时候也要看天气来放,相对来说水温在15-28度之间是最好起泥鳅的,温度过低或过高泥鳅会钻泥,这样效果会差很多。如果是温度过高则可以将田里的水放掉,下午时再加新水进田里,如水源丰富则可以一边加一边让水流走,这样效果也很不错。想起捕率高的话则先将沟里的泥鳅起几遍之后,等收完水稻之后整个田加水再放笼子来起捕或是用电鱼机来电都可以。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1.诱捕:我们可以在泥鳅笼中放入泥鳅喜欢吃的食物,如鱼粉、饼粕下午放第二天早上收,如果密度过厚的话可以晚上收一次。
2.排干田中的水让泥鳅进入环沟中进行捕捞。
3.可以从进水口进水,排水口出水,在进水口下网
因为泥鳅都喜欢逆水而上的特性。
再就是稻田养殖泥鳅,稻子中病害虫、虫卵比较多泥鳅误食后容易发病。
以上就是笔者认为最合适的捕捞方法。
一下这些图片是泥鳅的挤卵到孵化下塘再到成泥鳅
稻田混养泥鳅可以增加收入,提高水稻产量,可以采用沟田模式,就是在田的一头挖,沟深15至20公分,宽35厘米至40厘米,打农药,施肥时候把田里水放干,只留沟里水。
你好,我是刘刘松松松松文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稻田泥鳅的回收方法
1:网捕法
把捕网放在排水口,然后放水,泥鳅随着水流游动被捕,但是这样回收不干净,需反复操作
2:药物驱捕法
用菜籽油榨的残留物,茶粕榨得残留物,600平方米稻田用5千克。残留物需烘烧几分钟取出,碾压成粉末后加入适量的水,抓成团,3小时后就可以使用
稻田水位3厘米就好,傍晚撒进稻田,前提需挖一个小坑方便泥鳅聚集,第二天就可以回收泥鳅!这个方法简单,效率,没有污染
3:排水法
在稻田中央挖一条小沟,后放水,泥鳅这时就会汇聚在小沟中,用抄网就可以收取了
4:笼子捕捞法
用须笼,黄鳝笼放在稻田就行
以上就是我各人的一些见解,希望有帮助到你
稻田养泥鳅有助于农民增收,许多先行者从这个项目中受益匪浅。虽然不担心销售,但在管理上仍有一定的学问,掌握不了好的技术也有可能让投资无法转换为收益。分享一下养殖经验稻田改建。
稻田地里养泥鳅,可以少放或者不放饲料,一样丰收。当年见效益,是个好办法。投资小,回报快。
水稻田地里养泥鳅,水稻也为泥鳅提供了栖息、遮阴等生长环境,田里的稻子丰收在望,泥鳅长势喜人。这种立体稻田、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让养殖户一亩地里收获了好几亩田的收
水稻吸收泥鳅的排泄物,补充肥料,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泥鳅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是有效的生态循环。
上面种植水稻,下面养殖泥鳅,这就是立体养殖,它们生态互补,营养互补。
养泥鳅的稻田有很多亩,今年6月份,我们这里养殖户投放了20万尾泥鳅苗。泥鳅既有松土、透气的作用,粪便还能作为肥料,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
水稻田地里养殖泥鳅,花钱少,当年见效益。
稻田放养泥鳅是一举两得的收获,水稻种植与泥鳅养殖,它们同在一个生态环境中生存,他们是互补养分,这是一种立体种养模式。
泥鳅养殖在稻田里,泥鳅可以自由自在的钻泥巴,可以把稻田里的一些杂草种子,害虫及有卵粒的小虫当做它们的吃食。泥鳅也是耕耘机,经常帮稻田疏松泥土,增加稻田有机肥,提高肥料的施放,让稻田的秧苗很快吸收到有机肥的养分,茁壮秧苗的根系发达,快速生长,从而达到稻谷和泥鳅双丰收。
稻田养殖泥鳅,它成本低,价位高,它有回收效益较快的特点,它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值得养殖户去尝试,值得当下推广,当下泥鳅市场价位高,好,投放在稻田里的泥鳅一年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收益。
想要增加效益
想要增加效益,我们放养的泥鳅,必须增加它的饲料喂养,光靠稻田的养分是远远不够的,泥鳅在生长前期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主要吃水稻的浮游动物在生长,后期生长,我们的投放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比如麦麸,米糠,豆渣,胼粕等这些植物性饲料,要想力度大,生长快。必须投放动物性饲料如小杂鱼,鱼粉,蚯蚓,血粉等等,让泥鳅在稻田里不缺吃的情况下,自然长大,为当年的收获创造有利条件。
注意水稻病害和泥鳅的病变
水稻放养泥鳅,我们也要注意植物病害和泥鳅病害感染,秧田插秧前将需喷施一次农药,上一次尿素作为底肥,来达到秧苗的营养,选谷种时,一定是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一定保持秧田通风透光,插秧时以稀为宜,秧苗生长期,看苗预防打药,别伤害到泥鳅。
泥鳅放养时,身长得5cm,稻田气温温度20度为佳,不过我们得因地制宜。放养前应对泥鳅苗种消毒处理,泥鳅病害变化很多种类,大概基本是水霉病,烂鳍病,寄生虫病,白身红环病为主,我们养殖户,一定得知道泥鳅的习性,随时观察病害产生,预防一切病害的发生,做到防控在先,才有把握得到丰收满满的一年。
总结理论就是,养殖得技术养殖,不要盲目投资,投资前一定是技术到位,不然盲目投资就是给别人交学费,让自己不堪重负,累了自己,苦了家人。
泥鳅吃什么?
食性,幼鱼阶段摄食动物性饵料,以浮游动物、摇蚊幼虫、丝蚯蚓、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长大后,饵料范围扩大,除可食多种昆虫外,也可摄食丝状藻类、植物根、茎、叶及腐殖质等。成鳅则以摄食植物食物为主。一般多为夜间摄食。
可投喂螺蛳、蚯蚓、蚕蛹粉、河蚌肉及禽畜内脏等肉食类饲料,并搭配一定比例价格较低廉的植物饲料,如米糠、麸皮、豆渣、三等面粉及老菜叶、弃置的瓜果类等。泥鳅与其他鱼类混养,则可以食鱼类的粪便、残渣剩饵。
泥鳅的食性很杂,一般有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以及动物下脚料等。通常在人工养殖情况下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助进行养殖。泥鳅为杂食性,天然饵料有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螺蛳、蚯蚓、动物内脏、藻类、米糠、豆渣等。投喂时注意动、植物饵料合理搭配。
泥鳅吃什么饲料长得快
1、植物性饲料:对植物性饲料大多是迫食性的。其消化特点是对动物蛋白、淀粉和脂肪等能有效消化,对植物性蛋白和纤维素几乎不能消化。在规模化养殖中,需要一定的植物性饲料。这是因为人工养殖环境里的泥鳅、黄鳝,比天然环境中的个体容易得到食物,且吃得多,吃得好,投入一定量的富含纤维素植物饲料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提高摄食强度。通常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麦粉(同时又是黏合剂)、玉米粉、麸、糠和豆渣等。
2、动物下脚料:动物下脚料可以作为人工养鳝的补充饲料,如猪、牛肺等内脏,但因泥鳅、黄鳝不食腐败饵料,故动物下脚料直接用于饲料喂泥鳅、黄鳝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3、动物性鲜活饵料:这类饲料主要有蚯蚓、蚕蛹、黄粉虫、蝇蛆、螺、蚌和小鱼虾等。其中,蚯蚓是泥鳅、黄鳝最喜食的饲料,干体蛋白质含量达61%,接近鱼粉和蚕蛹。这些饲料的共同点是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转化率高,有利于泥鳅、黄鳝的生长发育,是饲料的最佳选择。
觉得是牛粪好。我记得我们小时候,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牛。我记得我门口有几块很大的田。老人说牛粪下田很好,田里的泥巴会发酵。又有肥料。发酵会很多小🐛,黄鳝,泥鳅,小鱼都喜欢吃又长的快。我们这里养殖黄鳝,泥鳅的都会下牛粪他们说比饲料还好。
泥鳅算是一种杂食性动物,所以吃什么饲料,长得快的话!
可以喂食泥鳅一些植物性饲料,比如说玉米粉,豆渣和糠之类的饲料,泥鳅吃了这些饲料,能够促进肠胃,提高它的摄食能力,这样子就能够让他吃的更多,自然就能长得更快了!
还有动物的下脚料,也可以适当的投放一些进去给泥鳅吃,不过不要投放太多,因为泥鳅不喜欢吃腐烂的下脚料!
还有泥鳅最喜欢吃的饲料,当然是动物类的鲜活饵料了,有种类型的饲料有,蚯蚓,蚕蛹,黄粉虫,蛆,还有小鱼虾之类的小动物,有些动物类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很高,而且营养丰富,十分有利于泥鳅的成长,所以是最适合泥鳅的饲料!
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近年来在我们日常餐桌上也流行起来,在出口上也很受国外市场欢迎。于是,有不少农户看到这一商机后,都争先恐后的在稻田里养起了泥鳅。
将泥鳅放进稻田喂养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泥鳅生性好动,是杂食动物。它在稻田游动不仅为稻田疏松土壤,通风透气,还可以除去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而且泥鳅粪便和少量未吃干净的饲料是很好的有机肥。稻田里的稻苗可以为泥鳅遮阳避雨,提供氧气。这种稻鳅共养、共生的生态共作模式能为我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我一个朋友去年承包十亩田开始种水稻,养泥鳅。一收获季节可以亩产有机水稻700斤左右,亩产泥鳅600斤。由于刚开始,经验不是很足,但是一亩地仍然可以为他带来2000元左右的收入。今天他又增加了十亩田地,正扩大规模呢。
稻田养泥鳅实实在在的为我们带来了经济效益,那么在养殖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我们需要把稻田四周加固夯实,田埂加高,防止泥鳅逃脱。并在田埂边建一个宽3米,深0.8米的饲料投放区。稻种选择口感好,品质优的晚熟品种。泥鳅选择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无外伤,无遭受电击,活泼的鳅苗。
在水稻插秧返青后,每亩投放鳅苗20000尾左右,雌雄苗搭配适当。据据天气状况,水温以及泥鳅进食状况适量投放饲料,正常情况下每天投放3~5次,遇雨天应减少饲料投放。饲料应多种饲养结合,以蛋白质为主,其它营养元素和维生素为辅。
稻田在管理上应严格遵循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管理方针,可采用施生物肥和泥鳅人工合作的方式来增肥、除虫除草。对于泥鳅常见的皮肤病,烂嘴病和肠道病应以田间消毒和生物制剂喂养相结合的方式来防治。
最后泥鳅在9月份就要收获了,这时稻田应先缓慢放水,待泥鳅逐渐集中到喂养区后用地笼网和须笼网结合的方式起获。稻田也应当适量控制水分,保证稻谷成熟所需水分。
综上所述,稻田养泥鳅是种养结合,稻、鳅共生,互补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通过科学管理它能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最佳效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稻套养泥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稻套养泥鳅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