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稻白叶枯病防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水稻白叶枯病防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水稻白叶枯病 。 又称白叶瘟、地火烧、茅草瘟。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苗期、分蘖期受害最重,各个器官均可染病,叶片最易染病。其症状因病菌侵入部位、品种抗病性、环境条件有较大差异,常见分3种类型。叶枯型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发病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先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线状斑,很快沿线状斑形成黄白色病斑,然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肋扩展,变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边缘界限明显。在抗病品种上病斑边缘呈不规则波纹状。感病品种上病叶灰绿色,失水快,内卷呈青枯状,多表现在叶片上部。急性凋萎型 苗期至分蘖期,病菌从根系或茎基部伤口侵入维管束时易发病。主茎或2个以上分蘖同时发病,心叶失水青枯,凋萎死亡,其余叶片也先后青枯卷曲,然后全株枯死,也有仅心叶枯死。病株茎内腔有大量菌脓,有的叶鞘基部发病呈黄褐或褐色,折断用手挤压溢出大量黄色菌脓。有的水稻自分蘖至孕穗阶段,剑叶或其下1-3叶中脉淡黄色,病斑沿中脉上下延伸,上可达叶尖、下达叶鞘,有时叶片折叠,病株未抽穗而死。褐斑或褐变型 抗病品种上较多见,病菌通过剪叶或伤口侵入,
在气温低或不利发病条件,病斑外围出现褐色坏死反应带,病情扩展停滞。黄化型症状不多见,早期心叶不枯死,上有不规则褪绿斑,后发展为枯黄斑,病叶基部偶有水浸状断续小条斑。天气潮湿或晨露未干时上述各类病叶上均可见乳白色小点,干后结成黄色小胶粒,很易脱落。水稻白叶枯病造成的枯心苗,在分蘖期开始出现,病株心叶或心叶以下1-2层叶出现失水、卷筒、青枯等症状,最后死亡。白叶枯病形成枯心苗后,其他叶片也逐渐青枯卷缩,最后全株枯死,剥开新青卷的心叶或折断的茎部或切断病叶,用力挤压,可见有黄白色菌脓溢出,即病原菌菌脓,别于大螟、二化螟及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答:能治好
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方法
1、无病区不从病区引种,防止种子带菌传播。
2、水稻种子在播种前用10%强氯精500倍液浸种48小时或80%4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48~92小时,还可用20%噻枯唑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500~800倍液浸种24~48小时,洗净催芽。
3、在病区当水稻秧苗在三叶一心期和移栽前喷药预防,用20%噻菌铜胶悬浮剂100mg/亩,或20%噻唑锌胶悬浮剂100mg/亩,或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40~60g/亩兑水30kg均匀喷雾。
4、在水稻拔节后及早检查,发现病株中心及时施药防治。在风雨过后,受淹田及感病品种都应喷药保护。防治药剂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700~5400倍液,或20%喹菌酮1000~15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1~2次。
1. 水稻白叶枯能治好。
2. 因为水稻白叶枯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可以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来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以杀灭病菌;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有益微生物来抑制病菌的生长;此外,合理的田间管理和种植技术也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
3. 此外,科学家们也在不断研究水稻白叶枯的防治方法,以提高治愈率和防治效果。
因此,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治愈水稻白叶枯的方法将会不断完善和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稻白叶枯病防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稻白叶枯病防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