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稻转录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水稻转录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去年从电视上,看到了袁隆平院士的专访,是介绍海水稻种植的。袁隆平院士介绍海水稻的时候,始终带着微笑,他说海水稻每亩虽然产300到400公斤,但是全国推广后,至少能养活上亿人。
上个月,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今年预计海水稻在全国种植面积将推广达10万亩。
自2018年海水稻推广种植以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种了3000多份海水稻进行实验,目前平均亩产达到400公斤。今年还将在全国100个县区启动盐碱地改造100万亩。
海水稻:就是耐盐碱水稻的通称,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其生长地并非海水或海里,而是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海边滩涂是海水经过之地而非海水里。
我国盐碱地分布极为广泛,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10%左右。如果全都推广种植海水稻,亩产达到了300公斤,可以增谷六七百亿公斤,满足约2亿人的粮食需要。有公众担心大规模推广“海水稻”会占用滩涂湿地,沿海滩涂会根据国家滩涂湿地保护有关要求进行开发,重点开发的是我国内陆的盐碱地。
目前来看,海水稻发展前景可观,又是在不长庄稼的盐碱地里种植,这是开创性的发展项目,前途无量。这也是我国对世界粮食发展做出的一大贡献。
盐碱地的拓荒者
全国目前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2-3亿亩适合改造为种植地。随着海水稻研发技术的发展和种植的普及,我们不难想象,现在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在将来会转变为充满绿色生机的海水稻田。而海水稻种植所应用的规模化农业技术,也为将来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力的参考。
在发展海水稻种植技术的同时,如何将海水稻产品市场化,为海水稻研发“回血”,也是海水稻行业从业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市场化运作为海水稻产业“回血”
作为海水稻产业的生态品牌,「种福田」肩负着“让海水稻产业造福于人”的重要使命。从国家、生态、产业、农人、百姓几 个维度,传递“海水稻事业就是在种福田”的产业意义,以“品牌引领、产品发声、市场驱动、 产业共荣”为核心理念,聚合海水稻产业生态圈势能,让海水稻产业造福于人,让消费者多点安心,让天下多块良田。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普及海水稻种植技术与植树造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样,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生长环境不同,海水稻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而水稻一般种植在我国长江流域,一般被称为水稻。营养成分也所不同,海水稻的营养成分要远高于普通水稻,富含丰富蛋白质、脂类及钠元素,更能补充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外观样式不同,海水稻的色泽更加透亮,光泽度要高于普通水稻,米粒更加晶莹,蒸煮之后更加饱满。
口感有所不同,海水稻相较高于普通水稻,适口性更加,软硬适中,更适合大众口味,而海水稻更具绿色有机食品特性,食用更放心。未来靠海边鱼民有福,不用再为购买粮食烦恼,可以自己试用盐碱地种水稻,完全摆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束缚。为袁老这一突破性水稻发展点赞!
海水稻的前景怎么样 海水稻生产的积极意义 导读:厉害了我的国!青岛海水稻正在研发当中,预计明年4月播种,秋天收获。据说,海水稻的发明,可以多养活2亿人!下面,我们来看看海水稻生产的积极意义吧!海水稻真是个伟大创造,科技是在探索中进步的,敬佩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袁隆平在青岛研发海水稻,个人感觉这样可以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大科学家,应该是最富有的人。应该给予最好的奖励,奖金几千万的都不足为过!
什么是海水稻野生稻中含有特殊潜在基因,但大多数野生稻经过多年进化,逐渐成为现代栽培稻,这些基因被丢失。一旦"海稻86"被确认为野生稻,将对水稻耐盐碱品种的研究和选育带来重大意义。“鉴于该海水稻耐盐、耐淹能力强,专家组一致认为是一种特异的水稻种质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利用价值,建议国家加强对海水稻资源的全面保护,并大力支持开展系统研究。”昨日下午,海水稻考察专家组评议意见最终敲定,海水稻发现者之一、湛江人陈日胜28年的坚持终于换来突破——海水稻耐盐碱性得到专家初步认可,发源地申请国家保护基地得到支持。
海水稻的前景海水里也能产稻米?没错!昨日上午,随着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李沧区的签约落户,标志着青岛的“盐碱地”也可变身“良田”。袁隆平院士表示,将在3年之内,研发出亩产300公斤的海水稻,明年4月播种,明年秋天收获,让青岛市民代表明年秋天就可以品尝上海水稻。而袁隆平院士本人每年至少有3个月时间在青岛做海水稻研究。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设立于青岛市李沧区院士港16号楼,在胶州湾北部设立30亩海水稻科研育种基地,项目启动资金1亿元。目前来看,我国内陆尚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有2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试种、推广成功后,按照每亩产值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人。
海水稻生产的积极意义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直接受环境和气候的影响,随着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预期极端天气的发生将更加频繁,干旱和土地盐碱化成为了制约农业生产的两个最突出的因素。水稻(Oryza sativa)作为用水最多的主要农作物,所受影响尤为严重。总部位于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多年致力于培育抗旱、抗盐、耐热、耐涝、耐寒的优良水稻品种,多国的科研机构,院校也长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进行研究、开发。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高速发展,转基因技术被广泛用于水稻的抗旱、抗盐研究,从最近发表的约 80多篇近年关于水稻的转基因抗旱,抗盐研究报告来看,所用基因大多来自于水稻本身,少数来自拟南芥、大麦、玉米等,绝大多数研究采用了基因强化表达,个别利用了反链核糖核酸(RNAi)抑制的方法,多取得了一定的抗旱以及抗盐、耐渗透压、耐寒等效果,但同时也伴随着植株生长缓慢、产量降低等问题,并不能真正用于农业生产。究其原因,所用基因多是来自普通水稻或其它植物的转录因子或代谢调控蛋白基因,本身并不具备特殊性,通过强化或抑制其表达以获得抗旱、抗盐效果,必然要承受由其非自然表达变化带来的对植物生长不利的副作用。寻找抗旱、抗盐但又不引起减产副作用的优良基因成为决定转基因技术成败的关键,许多研究致力于从沙漠耐旱植物,或其它耐盐、耐寒、耐热生物中筛选新颖抗性基因,包括促进根系发育和抗倒伏、抗淹没基因。
海稻 86是在海滩边发现可在海水里正常生长的水稻, 三十多年的多点试验试种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盐碱、抗病虫害、耐脊、耐淹等诸多特点,是一种独特的种质资源。如果能将海稻86中所含的抗盐碱、抗病虫害、耐脊、耐淹等独特基因分离确认并转入其它农作物,可增加主要作物的适种范围、提高耐盐碱作物的单产,将有效增加全球粮食可耕种面积和粮食的供给、改善盐碱地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为了有效的利用海稻 86 抗盐碱、抗病虫害、耐脊、耐淹等基因资源, 我们通过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分子生物学家Xinmin Li 博士及其团队合作,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核酸测序技术,结合现代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对海稻86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转录组表达等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海稻86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籼稻种,在分子进化树上很接近籼稻和粳稻的分支点;海稻86 有12条染色体,全长373,130,791碱基,略小于普通水稻。通过与3000个水稻品种基因组的比较,在海稻86基因组中发现了42,359个海稻 86独有的功能变异。生长在正常和高盐条件下的海稻86和常规水稻品种基因转录组比较分析发现大量盐诱导的基因,并在两个品种间有显著表达差异。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一些属于已知的耐盐基因家族,而一些是研究中新的发现,为下一步分离抗盐碱等功能基因和揭示海稻86抗盐碱等特性的分子机理打下了扎实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稻转录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稻转录组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