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对渔业,拉尼娜对渔业的影响

渔业2025-05-24 18:41:01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拉尼娜对渔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拉尼娜对渔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渔场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渔场有着显著的影响。

拉尼娜对渔业,拉尼娜对渔业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升高,通常伴随着太平洋东部地区的降水增加。这种气候现象通常会导致以下影响:

1. 渔场倒霉:厄尔尼诺现象常常导致渔场收获下降。由于表面温度升高,深层水域富含营养物质的上升流受阻,造成浮游生物减少,进而导致鱼类数量减少。

2. 鱼类迁移: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温度和食物分布发生变化,鱼类往往选择迁徙到更适宜的环境中寻找食物和繁殖条件。

3. 渔业经济受损:渔业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济来源,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渔获量减少,对相关产业产生经济冲击。

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互为相反,是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洋表面温度异常降低,通常伴随着太平洋东部地区的干旱。这种气候现象也会对渔场产生重要影响:

1. 渔获量增加:拉尼娜现象下,深层水域富含营养物质的上升流增强,浮游生物丰富,从而增加了渔场的渔获量。

2. 渔业经济受益:拉尼娜现象下,渔场渔获量增加,渔业经济相对较好,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总而言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渔场的影响是相对而言的,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导致渔获量下降,而拉尼娜现象则通常导致渔获量增加。这些气候现象的周期性变化对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渔民的生计产生重要影响。

.

海洋生物灾难。秘鲁渔场附近水温升高,上升流变为下沉流,海洋生态遭受破坏,海洋生物生存受到威胁。 1972——1973年发生强厄尔尼诺现象时,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附近与南美洲西岸海域,表层水温竟高出常年值4℃,使秘鲁鱼大量死亡或南迁,导致以鳗鱼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各种生物尸体漂浮在海面上,腐烂发臭,腥气冲天,海水发黑。

2.

连带的经济损失。1973年厄尔尼诺现象时,秘鲁鯷鱼大量死亡或南迁,导致以鳗鱼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这一年,秘鲁的鱼获量由常年的秘鲁捕鱼量从1030万吨锐减到180万吨,

什么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都是热带海洋中的气候现象,它们是由于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的变化引起的。

拉尼娜是指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较平均值低1-3°C,伴随着西风弱化、洋流强化、台风减少、干旱等气候异常的现象。拉尼娜现象通常伴随着全球大气环流的变化,可能导致全球天气异常,如北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比较寒冷,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区会出现极端干旱天气。

厄尔尼诺则与拉尼娜相反,指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较平均值高1-3°C,伴随着西风加强、洋流减弱、热带风暴增多、洪涝等气候异常的现象。厄尔尼诺现象也可能导致全球天气异常,如南美洲会出现极端降雨、洪灾等异常天气,并可能对全球温度产生影响。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是热带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气候现象之一,对全球气候、水文、农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指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来说:

1. 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赤道东太平洋海域温度突然升高,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区域位置在赤道东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会导致全球天气的异常变化,包括暴雨、干旱、海平面升高等,对全球农业、渔业、交通、旅游等行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 拉尼娜现象则是相反的情况,即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比平均温度低而西太平洋的海水表面温度变暖。拉尼娜现象通常会引起全球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周期大约在2-7年之间,具体时长和影响因素会随着时间和地点而有所不同。这两种现象对于全球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拉尼娜对渔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拉尼娜对渔业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